近日香港新世纪出版社发行了陈希同访谈录《陈希同亲述:众口烁金难烁真》一书,该书在“六四”二十三年纪念日前夕出版发行,引起了轰动。陈希同作为当事人,在文中对“六四事件”作了具体的叙述,声称自己不是戒严总指挥只是傀儡而已,一切身不由己。李鹏与朱镕基的矛盾
这不禁令人想起了2009年已经出版的由赵紫阳录音整理成的《改革历程》与未出版却已广为流传的“李鹏六四日记”,他们作为当时的最高层领导人,六四事件直接决策者,对六四是如何记录或看待的,他们眼中的六四有何不同?李鹏 周恩来
赵紫阳在其2009年5月29出版的《改革历程》一书中开门见山地直接谈到了六四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赵紫阳同情学生的态度在书中表露无疑,他在书中称赞胡耀邦清廉,并对胡耀邦的改革深表赞同。对学生有举动也表示认同,认为学生的要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可以理解的,对学生上广场悼念胡耀邦的行为也是支持的。
书中披露,在对“六四事件”定性过程中,在李鹏的住持下,李锡铭与陈希同将学潮情况汇报的非常严重,说是“一场全国规模的包括中学生、包括工人在内的大规模行动正在组织发动之中”,还说北京大学生纷纷派人到全国各地串联,到街上募捐筹集经费,要搞更大规模的行动。他们把个别学生的过激言论,特别是对邓小平个人的过激言论加以宣扬,把学潮说成是反对共产党的,针对邓小平的。他们是将学生运动定性为“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政治斗争”的始作俑者,他们的汇报也影响了邓小平的想法和最终拍板。
书中称,在决定首都戒严的表决上,李鹏简历、姚依林是强硬派,乔石和胡启立则是温和派,而邓小平则对学潮主张采取强硬方针,认为学潮影响稳定。于是在听了汇报以后,邓小平当即同意把学潮定性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动乱”,提出“快刀斩乱麻”加以解决。 加国华人网上家园 - 51.CA
同时在书中称,“六四事件”的发生最先是因悼念胡耀邦引起的,但是是可以平息的学生运动,最后转变为“反革命暴乱”其中的转折是“四•二六”社论的发表,书中说,本来已经平息并复课的学生们因为“四•二六”社论的发表,再次愤怒上街,这才导致了最后的流血事件。李鹏子女
李鹏的“六四日记”是他在7989年4月15日至6月24日之间所记的日记内容。李鹏在日记中保持了他一贯的强硬派作风,他对六四的表述中一直是用的“动乱”一词,认为学生的游行是资本主义要颠覆社会主义的活动,学生运动是中国又一次的“文化大革命”。另外,在他的日记还表述了他与赵紫阳之间的矛盾,并认为是有人事前预谋,把他推到最前线。日记中他还对赵紫阳及其政治改革进行了抨击。李鹏家族
李鹏在日记中认为赵紫阳将中国“六四”前的经济不振与“六四事件”的发生都归罪于邓小平:李鹏“六四日记”说,1989年5月16日,赵紫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戈尔巴乔夫。日记说,赵紫阳在会晤中除了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之外,还大谈政治体制改革。他说,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下去。并说,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首先是党政分开,在民主与法制的轨道上积极地推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