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生涯
1915年11月20日,护国战争爆发前夜,胡耀邦在湖南省浏阳县西岭镇中和乡苍坊村诞生,家中因行九而乳名九伢子。其堂叔父根据《尚书·尧典》中“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之句取名为邦,字国光[1]:39。上初小后,胡耀邦喜好学习而认真读书。在高小时期更是连年以第一名成绩升学[1]:41。1929年,经本乡杨桂英介绍,胡耀邦在浏阳中学读书的时候,秘密加入共青团。1933年9月由共青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参加革命
胡耀邦简介秋收起义时参加革命,由于中共肃反工作的盲目扩大化,1933年中共湘赣省委政治保卫局将年少的胡耀邦列入AB团(反对布尔什维克组织)嫌疑人名单中,并带至瑞金[1]:50。193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在攻打娄山关战役中负伤。1935年1月,任红三军团第五师第十三团党总支书记。
抗日战争与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0月胡耀邦资料任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副主任、一大队党总支书记、政治委员。1938年任抗大一分校政治部主任。193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
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胡耀邦担任晋察冀野战军第四纵队政治委员。1946年任冀热辽军区政治部代主任,期间参加北平军调处工作。1947年6月任晋察冀野战军第四纵队政治委员,9月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政治委员。胡自编《前卫报》传播信息,并编写了《革命军队三字经》,提高了战士的政治和文化素质[1]:71。1948年8月胡耀邦事迹任华北军区第一兵团政治部主任,1949年1月任华北军区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4月兼任太原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5月任第一野战军政治部主任,12月任中共中央川北区临时工委书记。
成都战役后,胡耀邦评价担任中共川北区委员会党委书记、川北人民行政公署主任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川北军区政委、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85。任内宣传中共政策稳定政局,并大胆采用党外民主人士,在川北行署29名委员中,民主人士有15名[1]:88。广交工商界人士,积极发展经济[1]:92。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