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9日星期三

杨尚昆在抗日战争期间 杨尚昆简介,杨尚昆资料,杨尚昆事迹,杨尚昆评价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杨尚昆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副书记,奔赴华北前线,协助北方局书记刘少奇创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除领导山西工委、牺盟会的党团工作外,他还负责指导山东、河北、热河、内蒙古等地党组织的工作,并组织开办北方局党校,为抗日战争培训了大批领导骨干。1938年9月,他赴延安参加中共六届六中全会。11月,刘少奇到华中工作后,杨尚昆接任北方局书记,担负起领导华北敌后抗战的重任。他积极开展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建党、建军和建政工作,为推动华北地区群众抗日运动的高涨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协助八路军总部朱德、彭德怀,反击阎锡山制造的山西“十二月事变”,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参加组织开展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
  1941年初,杨尚昆资料回到延安。2月,中央决定由他协助王稼祥管理中央华北委员会的工作。8月,中共中央北方局改组,他仍任北方局书记兼党校校长。以后参加了整风运动。1945年4月,出席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8月,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主持中央军委总部日常工作,并兼任中央外事工作组副组长。以后,他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
  国民党在抗战胜利后发动了全面内战。1947年初,杨尚昆事迹兼任中央警卫司令员,组织中央机关撤离延安的疏散工作。4月,任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副书记,和书记叶剑英率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大部分工作人员转移到晋西北临县地区。他日夜操劳,协助叶剑英及时向中央提供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情报,并向各解放区转达中共中央的指示,为转战陕北的毛泽东和党中央了解敌情、掌握全局、指挥全国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保证。
  1948年4月中旬,杨尚昆评价率领中央机关和中央后委留守人员,转移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中共中央和中央工委、中央后委会合后,杨尚昆担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央警卫司令员、中直机关党委书记等职,协助周恩来处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日常工作。他紧张有序、快速高效的工作作风,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表扬。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会后作出决定: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准备于3月下旬迁驻北平,并成立转移委员会,由杨尚昆负总责。月底,在杨尚昆等人的具体组织和安排下,中央机关安全抵达北平。9月,他参与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的工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