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5日星期四

伊朗大力推动军工业发展 应对美以军事威胁

一提起伊朗,大家往往只想到“世界油罐子”,但很少有人知道伊朗军工业在中东地区也是屈指可数。面对美国、以色列乃至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孤立与军事威胁,伊朗大力推动国内军工业发展,培养出多个具有托拉斯性质的超大型军工复合体,努力做到防务独立。中国军情  国际军情  军事新闻  世界军事  军情观察
  美国技术打下基础
  冷战开始后,伊朗国王巴列维紧靠美国。为了称雄波斯湾乃至中东,他下令组建具有垄断性质的“军事工业组织”(MIO)。利用丰厚的“石油美元”,巴列维在1971年~1975年间从美国和西欧进口数以百亿美元计的军火,并获得部分技术,以便在国内进行组装和维修,这使得MIO的技术实力迅速提高。
  然而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后,伊朗与西方国家分道扬镳,美国和西欧的军火公司在一夜之间撤离专家,伊朗军工业陷入停顿。
  革命卫队强力介入
  1980年爆发的两伊战争是对伊朗军工业的巨大考验,伊拉克入侵迫使伊朗迅速转入战时状态。开战初期,伊朗凭借巴列维时代遗留的武器储备打退了伊拉克的进攻,但当西方和海湾阿拉伯国家公开支持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并向伊拉克提供大批武器后,巨大的战场消耗使伊朗感受到武器匮乏的问题。
  1981年2月,霍梅尼发起“自给自足圣战”运动,伊朗迅速成立“自给自足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任务就是发动国内一切机构寻求在国内生产战争必需品。同年5月,“国防工业组织”(DIO)在原“MIO”的基础上成立,并由革命卫队负责指导。
  至1985年,DIO已能独立组装出美制M151军用吉普车、坦克牵引车和火炮拖车,尝试生产各种美制武器必需的轮胎、直升机桨叶、装甲车风档等配件。还以缴获的伊拉克武器为蓝本,仿造出RPG-7火箭筒、BM-21火箭炮和SA-7便携防空导弹。有意思的是,DIO还将许多奇思妙想付诸实践,如将航模飞机改造成无人侦察机;将美制AGM-65导弹配置到AH-1直升机上打坦克;将“霍克”防空导弹装在F-14战机上充当空对空导弹等。中国军情  国际军情  军事新闻  世界军事  军情观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