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9日星期四

中西博弈,笑到最后的将是中国 天安门事件 19891989天安门1989天安门事件天安门广场天安门 1989

不久前我们纪念了邓小平南巡20周年。20年前是个什么情况?1989年发生了天安门风波,1990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西方世界欢呼雀跃,我们内部悲观者增多。但在这危机时刻,邓小平看到的却是中国的机遇和希望。他认为“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决定了天安门风波“是一定要来的”,早来“对我们比较有利”。他告诉来访外宾,对东欧乱象,西方“不要高兴得太早,问题还复杂得很”。东欧剧变后,邓小平说:“国内外形势比我们预料的要好。”1991年苏联解体前夕,邓小平说,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这是个机遇。天安门事件
    苏联解体才20天,他就开始南巡。在整个南巡中,他反复呼吁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他强调:“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中国随之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经济迅猛发展,大多数百姓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转眼间,中国人的住房自有率已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汽车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民族经历过如此迅速的财富增长。
    我自己感叹的是,在那个充满危机的年代,邓小平看到了机遇和希望。今天中国的处境比当时不知好多少倍,但我们一些人却被西方话语忽悠,越来越没有自信,这实在说不过去。中国确实面临许多挑战,但我们取得的成绩除以2,除以4,甚至除以6,都比采用西方模式的非西方国家要好,这是我过去20年走访百国之后得出的简单结论。1989天安门  1989天安门事件
    有些人总是认为,中国经济改革进步很大,政治改革相对滞后。但即使在所谓“政治改革滞后”的情况下,我们都可以和别人竞争而胜出。这说明我们可以先肯定自己成功的制度因素,然后再探索和改进我们的制度,最终实现对西方模式的全面超越,就像今天的上海在越来越多方面超越纽约那样。天安门 1898
    有人看到“阿拉伯之春”,认为这代表了世界潮流,以我个人之见,这些国家几乎都陷入混乱和动荡,“阿拉伯之春”似乎正在变成“阿拉伯之冬”。有人看到台湾这次选举相对太平,就认为中国大陆也要走这条路,其实台湾民主一路走来,经济滑坡,社会分裂,今天的台湾很大程度上在靠大陆“输血”,好在“台独”的本钱已经输光,台湾已经成为对中国大陆最依赖的经济体之一,“台独”意味着台湾经济的崩溃。本来台湾还有人指望台湾“民主”可以成为照亮大陆的“灯塔”,结果没想到这个“灯塔”却照亮了台湾未来的选择:顺应历史大势,走向与大陆的统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