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9日星期日

速战与遏制:以美正在对表

随着伊朗局势近来再次吃紧,涉及以色列有意对伊动武的报道屡现报端。以国防部长埃胡德?巴拉克16日访问日本时说,如果西方国家对伊经济制裁不能取得效果,以方将考虑“先发制人”攻击伊朗核设施。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班尼?甘茨18日说,以色列对于是否军事打击伊朗核设施有最终决定权。中国军情  国际军情  军事新闻  世界军事  军情观察

  以色列针对伊朗的军事部署近来也动作不断。2月5日,以色列任命52岁的以军战略部部长阿米尔?艾歇尔少将为下任空军司令,接替即将卸任的阿杜?耐胡施坦少将。

  以色列媒体分析,个中缘由是:以色列空袭伊朗核设施一定会在下一任空军司令任期内进行,因此,新一任空军司令的职务对业务、技能、素养等要求都比以往高。阿米尔?艾歇尔正是战斗机飞行员出身。

  除了任命空军“掌门人”之外,今年伊始,以色列政府决定将国防支出在原来的基础上再追加7.8亿美元。

  “阿拉伯新闻网”评论说,仅从追加国防开支这一点就不难看出,以色列正在军事上加强准备,在为针对伊朗的潜在大规模军事行动做财政支持方面的准备。

  前不久,《华盛顿邮报》披露了美防长帕内塔的个人看法:以色列将于今夏4、5、6月对伊动武。

  不过美以两国虽结成特殊关系,并不意味着两国对伊政策考虑完全一致。首先,美以战略定位天生不同。美国是全球唯一的超级强国,对伊政策服从于其全球战略。在是否动武问题上,美国要考虑的太多:伊朗对美战略中心转向亚太的牵制,战事对世界油价、对西方脆弱经济的影响,强压伊朗对美与中、俄等大国关系的影响,制裁伊能源部门对中、印、日、韩等伊朗石油买家的影响等。综合权衡,美国认为仍应奉行既加强遏制又保持接触的“双轨”策略。

  相比而言,以色列的战略定位简单明了,就是要保持其在中东的绝对优势,为阻伊拥核,该动武时就动武。以色列可以不考虑地区国家,不考虑世界经济,唯一让其三思的是美国的态度。美国不想打,以色列还颇有些抱怨。

  其次,美以安全认识存在差异。美是自信的强国,伊核问题充其量只是外交重点。以色列因犹太民族的灾难记忆,安全感十分脆弱。伊朗领导人的反犹言论让其心神不定,伊朗拥核直接威胁以色列生存。

  再次,美以研判伊核问题的标准不一。美以间的区别在于,美国认为制造出核武器才真正“闯了红灯”,伊朗距此目标起码有两三年时间,且美国也不认为伊朗已决定生产核武器。以色列认为只要制造出武器量级的核材料,即等于拥核,且一旦伊朗完成对核设施的分散掩藏,即失去对伊动武的时机和意义。由此可见,美国认为尚有采取非武力方式迫伊弃核的余地,以色列则认为再不动手恐将晚矣。

  上述分歧决定了美以对伊举措必生龃龉。以色列不时冒出动武言论,渲染伊朗威胁,给伊朗危机添柴加火;美国总统奥巴马却在2012年国情咨文、接受采访等场合多次发表声明,通过和平与外交方式解决伊核问题仍然可能且更好,并明确划出了霍尔木兹海峡航运安全、核武器两条动武红线,实际上在为伊朗危机降温。

  1月中旬,原定今春举行的美以联合军演被推迟至下半年;同时,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访以,摆明美关切、安抚以情绪。伊朗连续军演示强,美以军演却推迟,美国显然不想跟着以色列和伊朗的节奏唱高调。

  上述不一致反映了一点:美国、以色列的表走时不一。美国嫌以色列的表快了,以则嫌美国的表慢了。分析人士认为,目前美国、以色列正在“对表”,美国的表慢了,就加紧加大对伊朗经济命脉的制裁;以色列的表快了,且暂忍一时,待制裁效果不佳后再动手不迟。

  欧洲有军事分析家认为,对美国及其同盟国来说,伊朗的行为还是相对可预测的,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则源自以色列的立场,“实事求是地说,以色列反而难以捉摸,究竟是打还是不打,什么时候打,现在谁也说不准”。中国军情  国际军情  军事新闻  世界军事  军情观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