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4日星期三

邓小平为何不容忍毛泽东有斯大林的结局邓小平胡锦涛 邓小平身高 毛泽东邓小平 邓小平生平 邓小平简历


1978年的12月13日,是一个具备历史性意义的日子。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具有这种价值的日子并不是很多。这一天,中共“两个凡是”被紧急叫停了,这意味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时代真正开始了。自此,再度复出的邓小平终于可以以党第二代领导核心的地位开始自己的时代。
这一天,海内外为之瞩目。邓小平在中央工作全会上的主题报告宣布了他已是握有实权的国家重要领导人,尽管他的党、政、军的职务仍然居华国锋之下。他力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理论大获全胜,因为他深得民心的最好办法,就是给人民实实在在的利益。
这种理论根源来源实际上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已渐趋形成。他有着坎坷的人生经历:两度被贬以及三次流放的履历,邓小平刻骨铭心。很简单,这一段日子里,他不仅失去了他的权力,而且失去了一些基本的物质保障。“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无论你拥有何种干才;权力剥夺了,无论你拥有何种执政理念。人啊,只有在落难的岁月里,才能感受到人情世故和物质生存的可贵之处,正因如此,掌舵国家命运后的邓小平 胡锦涛,显然务实主义战胜了理想主义。总而言之,物质乃是治国的第一要义。
至于意识形态,“乌托邦”虽美,当它不能给人们以更多的物质利益时,人民自然越发贫穷。不过邓小平比谁都清楚,第一代领导集体功大于过,他们整体来说,出发点是好的,也确实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因摸索与探索着符合中国国情时,走了弯路,譬如政治运动之得失,无产阶级革命专政之利弊,毛泽东本人之功过,等等。他也是那个时代领导集体其中一员,当时也或多或少存在不足之处。毕竟,人无完人。毛泽东 邓小平
有鉴于此,邓小平生平第三次复出后讲出来的第一句重要的话,便是“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务必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后来,这句话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治国宗旨,海内外人所尽知。这之前的矛盾焦点以及其间埋藏的种种冲突,也因此烟消雨散。尽管非毛化氛围,私底下出现了争论。
邓小平却不容忍毛泽东落得斯大林的相似结局。他坚决反对全盘否定毛泽东,他不是赫鲁晓夫,不会为一己之私否定历史、否定毛泽东的个人能力及其卓越功绩,于是他决心寻找一条中间道路,找一个各方均可接受的路线。他在会议上不止一次强调,毛泽东的思想和毛泽东的个人是两回事,就如同作为神坛上毛泽东和作为政治家的毛泽东是两回事一样。他可以避免犯晚年毛泽东的错误,但是他需要学习文革前的毛泽东,毛泽东思想更是一面旗帜,没有毛泽东思想,新时代又将以何种理论去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简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